企業的會計信息質量是我們一直以來關注的重點,它直接影響到社會和公眾的利益,對市場經濟秩序具有重要影響。目前,我國會計信息化發展非常迅速和普及,它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已經成為影響企業會計信息質量的重要因素,而這些系統性問題又具有很強的隱蔽性,往往被大家所忽略。
企業會計信息系統的內控建設亟待強化
從我國會計信息化發展的實際情況來看,企業一方面不惜重金通過購買商品化會計軟件或自行開發等方式構建會計信息系統,另一方面卻又不重視針對會計信息系統的內部控制建設,有的甚至利用會計信息化系統掩蓋違規經營的行為,最終導致會計信息失真。因此,在信息化條件下,強化對企業各項信息系統的內部控制,對于提高企業會計信息質量,防范會計信息失真具有重要意義。
在實際工作中,專員辦對企業信息化下的財務系統和業務系統內部控制運行情況非常關注。我們在對保險公司研發的系統進行測試時發現,企業在系統運行過程中,在關鍵節點上存在人為操作的系統漏洞,導致會計信息質量易失真。
以機動車輛險見費出單業務為例,該辦法是保監局為了解決目前困擾車險市場多年的“虛掛應收保費”,降低經營風險而制定的一項管控措施。它要求保險公司保費資金入賬后,才能出具保險單。為了減少人為操作空間,企業的財務系統與業務系統應當實現“無縫對接”,即財務系統確認全額保費資金入賬后,自動向業務系統發出有效指令,業務系統方可生成正式保單,即“見費出單”。然而,經實際測試發現,研發設計的財務系統中留有一個手工操作的模塊,可以人為操作,虛擬確認資金到賬,這種虛擬的收款信息向業務系統傳導后,造成資金未到賬的情況下業務部門就出具了保單。最終造成了虛掛該時點的銀行存款。目前,類似的問題普遍存在于各保險公司的信息化系統中。
會計信息來源于企業經濟活動事項,在會計信息化環境下,原始數據一經輸入計算機,全由計算機自動處理,中間沒有經手人負責,全部責任都高度集中于數據處理系統。如果沒有適當的控制,可以使瀏覽、拷貝、刪除和篡改不留痕跡。因此,必須強化會計信息系統內部控制建設,防范虛假的原始數據在系統中自動蔓延,最終影響會計信息質量。
從三方面防范會計信息失真
防范會計信息化環境下的會計信息失真,具體來說應當把握三個方面:一是把握信息系統的關鍵節點。對于企業研發或購買的信息系統進行嚴格把關,在信息系統運行過程中不留人為操作的“死角”,將業務處理過程中的關鍵控制點進行充分披露,使其處在“陽光”的監督之下。
二是嚴把原始數據源。在信息化會計核算中,電子計算機的數據是在程序控制之下,對輸入的數據源自動進行加工處理,并儲存于磁性介質上。然而,電腦中的原始數據必須是由人工事先進行審核和輸入計算機的,一旦原始數據在輸入中發生舞弊或錯誤,計算機無法識別,只會將錯就錯,造成輸出的信息失真。正因為會計信息化固有的弱點,對原始數據錄入的內部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一切數據的處理方法和過程都必須規范化,并保持準確性和相對穩定性,這樣才能保證會計信息質量的真實性、完整性和準確性。
三是防范道德風險和操作風險。一方面強化操作人員的職業道德規范教育,加大對違反職業道德規范的處理力度,以約束和管理會計人員的職業行為。另一方面加大業務技能的培訓。對于自行開發軟件,應在開發階段對使用計算機系統的有關人員進行培訓,提高其對系統的認識和理解,減少系統操作的錯誤風險。對于外購的商品化軟件應當在系統運行前,由軟件公司對有關人員進行培訓,包括系統的操作培訓、系統投入運行后的業務流轉和內部控制制度的培訓等。